|
拜师习礼、朱砂开智,带你换个姿势了解教师节10
发表时间:2020-05-02 10:55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7年9月9日,百余名学生在北京举行了传统的“拜师礼”、“开笔礼”仪式,庆祝中国第33个教师节。图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国学教育研究发展基金秘书长、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在现场宣读诰文。(本文图片皆来自华舆李国庆/摄) “整顿衣冠,端正容色。”伴随着典仪的提示,一批身着汉服的少年在9月10日教师节的前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拜师礼—开笔礼”。从这一天起,他们将踏上一段“识字习礼”的“新旅程”。 14年前,王逸伦和他们一样从《弟子规》、《三字经》开始进行国学启蒙。“我小时候非常活泼、坐不住,老师是通过唱歌等形式慢慢带我走近了这些看似枯燥难懂的文字中。我记不清是从哪一个时刻起,我渐渐对它们产生了兴趣。” 9月9日,台湾东吴大学大三学生王逸伦在现场分享国学学习经验。 “小学三四年级时,老师讲的唐诗、宋词等内容已经难不倒我们。”国学课程成为王逸伦课余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他考上大学。“我身边有太多朋友,因为升学压力而中途放弃,但我真的希望这些小朋友以今天为起点,坚持下去。” 9月9日,全体学生在一起向孔子先师行“拜师礼”。据介绍,学生通过敬拜先师、师生互赠拜师贴、师回帖等环节正告天下同道,确认师生关系,以达自勉自省。 在当天的仪式上,老师向至圣先师行四拜礼,然后学生宣读拜师贴,老师回帖。樊浩作为教师代表在回帖中说道:“尔等学生,灵慧聪颖。中华俊裔,郁郁葱葱。来学国学,童蒙养正。尔辈承前,家国振兴。我等为师,敢不兢兢。自当努力,传道授业……” 接下来,家长向老师奉送“戒尺”表示拜托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对学生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者,正心诚意。”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国学教育研究发展基金秘书长、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表示,学生向老师呈送拜师贴,老师向学生回赠“师回帖”,表明师、生关系确立。家长向老师“戒尺”,“戒”惩戒、标准等,表明家长拜托老师按照师德标准,严格教导孩子的心意。 在纪捷晶看来,社会发展变化,尊师重教的理念不会改变。“现在的拜师礼和开笔礼,在演习传统理念的同时也有所调整,比如过去学生入学时要给老师行跪拜磕头之礼,现在改成了行三拜礼等。” 9月9日,学生们正在写“正”字。据介绍,开笔是由教师辅导学生书写“正”字,寓意学生树立前行方向,一生正大光明,做堂堂正正的人。 “拜师礼-开笔礼”仪式前后,总有家长询问王逸伦国学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到底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 “诵读经典,学习国学不像钢琴考级有直接的衡量标准,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从小学习自然科学,但对很多学生来说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在进入社会碰壁之后,其实古人已经通过经典名篇向我们详述了很多方法。”王逸伦认为,“《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在我看来探究事物的本源不仅仅需要书本知识,也需要生活实践。” 在外企工作的家长王婓带自己三岁的女儿来参加仪式,并为女儿选择了以国学和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幼儿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开笔礼”的“朱砂开智”环节上,老师用朱砂在女儿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着“眼明心明,好好读书”。 9月9日,教师为学生点朱砂。据了解,朱砂开智是教师用朱砂在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是一种传统习俗,又称开天眼,寓意希望孩子“眼明心明”。 “我考察了北京私立、公立、蒙氏教育等不同特色的幼儿园。”王婓和丈夫还是决定以国学来开启孩子的学习旅程。“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一个在琴棋书画体验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好的拥抱世界。” 据悉,本次“拜师礼-开笔礼”仪式,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国学教育研究发展基金主办,以“尊师重教,明德修身”为主题。 |